close

 

「父母」這個名詞從小到大一直跟隨著我們,我們從沒有一刻真正的與這個名詞脫離過,在我們從小到大的生活中,甚至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無法與這個名詞脫離,無論是小時候父母親陪伴我們成長也好,或是長大後為人父母的我們也好,我們終究無法與這個名詞真正脫離,而這個名詞又一直跟我們息息相關,到底所謂的「父母」代表的是什麼? 對於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個人從一出生,就是接受父母親的照顧及呵護長大,我們的思想、態度及行為,不是被自己的父母教導出來的,不然就是在淺移默化中深受父母的影響,長大後,又會很不自覺地照著父母的希望跟期待,來過著我們的生活,雖然當中不時會有想要叛逆自己父母親的想法,但是到後來還是會不自覺地又會回到原本的軌道上生活著,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很少會質疑自己的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是否正確,我們更少去質疑說父母傳遞我們的觀念是否正確? 我們一直以來接受的想法跟行為,是否正確? 我們就只會不自覺的一直依循著父母的生活方式,一直生活下去。

 

而當我們當了父母了以後,我會不自覺的沿用了我的原生家庭承襲的家庭觀念;加上我丈夫那邊所傳承下來的觀念,一起來教育我的小孩,也更因為有了孩子,我更懂得為人母的辛苦之時,我先生更懂得為人父的難為之際,我們就更認同了彼此間對待孩子,教育孩子的方式跟觀念是正確的,更認為這是所謂愛的體現,因為一直用我們所謂的愛,在要求、控制跟塑造我的孩子,讓她一步一步變成我們希望的樣子,這就是我一直在對我孩子做的事情,我相信有很多父母也是一樣,因為我們沒有一個人不是初為人母,沒有一個人不是初為人父,我們從來沒有被教導過,應該如何為人母、為人父,所以我們只能本能的以自己以前被養育的方式跟模式,來教育以及對待自己的孩子,除此之外,又會不時地將自己對孩子的期待,以及普世價值觀,加諸在孩子身上,並且覺得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就是「愛」他的表現,因此我們會不自覺地告訴自己跟孩子說:「我是因為愛你的,才會跟你講這些」「我是愛你的,才會要求你」「我是因為愛你,才要你…」我們用了我覺得的愛,在不斷的要求我的孩子來照我的想法思考、成長。

 

當然還會不斷的跟孩子說:「我是為你好,才要你讀這個」「我是為了你好,才要你把這個學會」所以我的小孩在滿足我的需求之後,還要去符合其他的人的期待,因為幾乎每對父母的都在做這樣的事,我也只是其中一個而已,藉此將自己所有的行為合理化,也不覺得自己這樣做有什麼不對。

 

我們常常用「父親」或「母親」這樣的一頭銜來思考我們對孩子做的事情,我們也如此盡心盡力扮演好我們的角色,所以當我們面臨孩子的不遵從、吵鬧時,我們就會覺得;我都這麼替你著想了,而且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會這麼不聽話,還一直哭鬧甚至反抗,總覺得自己的孩子很不懂事,怎麼都不能了解我們對他的付出跟對他的好,所以對他不是斥責他、就是處罰,字字句句都是指責他的過錯,只要孩子回嘴說:「爸爸、媽媽上次不是也有這樣,為什麼你們可以? 我就要被罵」這時「父母的權威」就會出現了,「爸爸、媽媽在教你,你還頂嘴,你真的做錯事情不知道要反省」之後伴隨的就是一連串更嚴厲的責罵跟修理,無論是我自己,或是我身邊所看到跟遇到的父母,都幾乎依循著這樣的方式跟觀念在對待孩子,。

 

但是上述的這些,無論在做法上,還是想法跟心態上,我們好像都忽略掉一個很關鍵的主體 ─ 那就是「孩子」本身,我們無論在以替孩子設想的想法上,在管教小孩的依據上,還是在對待孩子的方式上,都根本沒有把「孩子真正的想法跟感受」考量進去,都是依據我們的想法、觀念跟我們的需要,加上他人的眼光、看法,以及評判,來一直不斷的加諸在「孩子」的身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配合、要服從、要來滿足我們的我要的需求,「孩子」一有反抗,我們就拿出我們「身分」「象徵」「威嚴」,拿來警告、逼迫、脅迫孩子要就範,也就是要乖乖聽話,因為我們一直以來就是接受這樣的教育,一直以來我跟父母間的對待就是這樣,我們做孩子的想法是不需要被了解的,但是卻一直被教導著要懂得體恤父母的辛苦跟付出,因為「天下無不是的父母」,而所謂的「孝順」就是除了要懂得體恤、為父母設想之外,更要懂得順從,因此在這樣儒家思想的教育之下,哪有做父母的錯,因為千錯萬錯都是孩子的錯,因此,只會一昧地指責、說孩子的不是之處,而我也是在這樣的觀念下被教育長大的。

 

但我們卻遺忘了,我們也曾經是「小孩」,也曾經被這樣的無限上綱要求跟控制,搞得疲憊不堪,自己也是曾經試著反抗、抗拒這樣的教育方式,自己當時也是排斥跟不喜歡的,但是礙於當時的環境、教育,我也沒有勇氣反叛這樣的思想跟觀念,就如(老子)在道德經裡面所說的「人之所畏,不可不畏」,大家所害怕的,所畏懼的,我如何能不怕不畏懼呢? 因此我因為害怕,礙於心中的恐懼,因此選擇了屈服,然後強迫自己跟大家一樣,就這樣一路從求學到出社會上班,一直到了結婚,都是如此,我都一直扮演著我應該扮演的角色,做孩子時扮演好孩子的角色,上班時扮演員工的角色,結婚時扮演好做妻子的角色,做人媳婦時扮演好為人媳婦的角色,有了孩子之後,就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因此當我帶上了「母親」的面具時,我的角色設定就一個要成為一個能管教好、教育好我孩子的母親,對孩子除了照顧好其基本的生活需求之外,就不斷要求我的孩子、掌控孩子的行蹤及狀況,甚至連小孩的思想都想要一併掌控,不然怎麼控管好我的小孩,而這一切都是這麼的理所當然。

 

但是在我進入修行之前,我的小孩在我啟靈後不久,開始不願意順從我的指示跟要求,每每我正準備跟她開口講道理時,她就會歇斯底里地大叫大哭,這時我就還會依照我之前跟她對待的方式對待她,雖然最後還是有安撫下來,但是發作的次數變多,頂嘴的頻率變多,每次安撫所需耗費的精神跟時間都不斷的拉長,到最後我幾乎每天三餐都在跟我女兒對吼,話語間的威脅、警告及打罵,一次比一次重,搞得我筋疲力盡,到最後連面對我的小孩我都沒有辦法,還一心想要逃避跟孩子的共處的時間,後來我小孩的存在變成了我的夢魘,當時的我完全無法了解我的小孩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緒反應? 為何會如此的抗拒我? 甚至我身體狀況越差的時候,她的情緒反應越大,我根本無力招架她的所有狀況,我完全不知道我的孩子怎麼了? 我完全不知所措,也不知道該怎麼好好地跟她想處,所以我選擇了逃避,我把孩子完全的丟給她的父親去照顧,我能不去面對她,我就不去面對,就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

 

就在進入了修行之後,我自己的狀況才稍稍穩定了下來,跟住持提及了我跟我小孩之間的問題,住持引導我先不要對孩子講理,先試著去了解我孩子的想法,要學著去尊重我的孩子,對一個從來沒有被教授這樣觀念的我,對一個一直以來都以自己的想法去解讀他人的我,我不知道我該從何下手,我不知道我應該怎麼去了解我的小孩? 就這樣我開始像瞎子摸象一般,先試著去跟我孩子接近,先嘗試著去跟她對話,而那時的她根本也不想跟我講話,對我也沒有辦法信任,所以我在開始跟她真正對話之前,至少又承受了她好幾次的情緒失控、大吼大叫,述說著她有多討厭我,有多不喜歡我,不僅趕我走開,甚至希望我消失在她眼前,每每跟她的相處就是必須要去接受她這些突如其來的情緒反應跟她的責備之外,雖然我盡量嘗試著不要讓自己跟她對罵起來,但是還是避免不了我的失控,而跟她發生爭吵,其實這對我來說,是很沉重的心理負擔,所以我每天都必須要很辛勤地去道觀,去釋放我自己跟她加諸給我這些負面的能量跟情緒,然後學習著去檢視她這些行為跟講出來的話語,藉此看是否能發現一些端倪,光這樣的過程就耗費了好幾個月的時間。

 

…待續

 

 

關鍵字: 小編的經驗分享 你是一個什麼樣的「父母」你對待孩子的觀念是否完全正確 以()之名就可以完全要求控制你的孩子嗎 Part I 太清觀 身、心、靈修行道場


 

小編的溫馨提醒:

 

感謝您對太清觀的支持,若您想定期看到太清觀的文章,可以到太清觀的痞客幫的「名片頁」,按「加入訂閱」,來訂閱太清觀的文章,也可以將我們「加入好友」,定期到網頁上來查看,如果遇到喜歡的文章,也請不吝幫我們推一下文喔!

 

痞克幫的電腦版的設定方式:

請到網頁上方,先按「PROFLIE」,在按「加入訂閱」,即設定完成。

 

手機設定方式:

到網頁右側的「個人資訊」的地方,再按「加入訂閱」,即可。

 

在臉書上會定期公告一些免費課程的資訊,歡迎有興趣的人,可以到臉書上來查詢。

 

太清觀 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ichintemple/

太清觀 Youtube影音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Cfe-OkJj7CxBHoYxjEe2tQ

如有遇到靈與修行相關的問題,也願意相信我們的人,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的聯絡資訊如下:

 

太 清 觀

E-mail:  Taichinquan@gmail.com

手 機:  0952-011429 (李師姐)

         0928-431985 (范師姐)

地 址:  新北市蘆洲區永樂街261號 

   (拜訪前,請務必先來電預約)謝謝!

 

如果想要先了解我們太清觀,請至以下連結,有道觀的介紹:

http://taichinquan01.pixnet.net/blog/post/161555300-%e9%97%9c%e6%96%bc%e3%80%8c%e5%a4%aa%e6%b8%85%e8%a7%80%e3%80%8d%e9%81%93%e5%a0%b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太清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